淘玩家爱玩的游戏!
爱淘手游网
当前位置:爱淘手游网 > 手游攻略 > 三国杀铜雀台专版-三国杀安卓版官网

三国杀铜雀台专版-三国杀安卓版官网

互联网整理674922025-02-03 07:28:51

作者:何宗禹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杂志/乐亭故乡人网站(www.guxiangren.com)专版

版权声明:本今日头条自媒体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谨复制、转发

三国杀铜雀台专版-三国杀安卓版官网-第1张

孙品卿,名世荣,字品卿,1911年生于乐亭县西将军坨村,后迁城关前庞河村。自幼家贫,全家七口凭父亲种田和挑八股绳沿街叫卖过日子。孙世荣8岁起在本村读了两年多私塾,后给本村财主人家薅苗、拔草,做小工。

1926年深秋,15岁的孙世荣受家乡人上关东的影响,步行去了长春。到长春后,已近初冬,无亲可投的孙世荣,徜徉长街,衣服单薄,手脚冻坏,幸遇瓷器店的李掌柜将其收留,认为义子,从此在瓷器店打杂学买卖。由于孙世荣忠厚老实,处事机灵,深受老板赏识,不久给孙世荣放了几厘份子。

李掌柜是长春本地人,爱好地方戏曲,经常带着孙世荣去戏院看戏。回到店铺后,孙世荣哼起听来的戏曲唱段真是有滋有味。李掌柜认为孙世荣对于唱唱很有天赋。闲谈中得知孙世荣在乡就热爱当地的一种皮影艺术,并从他口中发现了乐亭影在当地“十宿能唱两宿影,全年唱不了一出戏”的演出盛况。李老板想把乐亭影引进长春,便跟随孙世荣来到了乐亭进行考察,正赶上乐亭黄口、木口庙会唱影,李老板看后极为欣赏,不久返回长春。

18岁那年,在李老板的支持下孙世荣已开办了自己的一个小瓷器店铺。李老板认为乐亭影很有发展,孙世荣更具有“唱唱儿”的素质,在李掌柜的鼓励之下,孙世荣将店铺交给了义父经营,从长春回到乐亭,进徐各庄王建邦皮影班,拜艾建章为师学习皮影,学习期限为三年。

旧时学员入班学影须与班主签约,其条件极为苛刻:影东可以随时辞退学员,学员却不允许半途中断学业,学习期间不管遇有何种意外事故,影东概不负责。

艾建章为班中唱“大”(黑头)的艺人,孙世荣进班跟他学小(旦),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孙的学影增添了难度。后艾建章为使孙世荣精深旦工,聘请名小杨跃先为续业教师。学习期间嗓子突然变坏,孙世荣曾一度失去信心。后在老师和同仁们的鼓励帮助下,经过一段治疗,逐步有了起色,这才使孙世荣坚定了信心,继续坚持学影。

为了从老师身上多学些艺术,孙世荣对于老师毕恭毕敬,百般体贴,千方百计讨师父的欢心。孙世荣的恩实勤奋,聪明好学,使二位老师深受感动,他们对于孙世荣的艺术天赋也极为欣赏,因此尽心竭力把自己的真本领悉心进行了传授。

三年学习期满,孙世荣的唱工得到了同行首肯,被留在班中唱影。孙世荣顶班后,对于自己在唱腔、念白、刻划人物的内心感情等方面均感功力不足,由此他更加虚心向各位老演员请教,留意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经过一段刻苦学习和锻炼,孙世荣的皮影艺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久,在乐亭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青年演员了。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孙世荣邀同乡陈奎章等四、五人赴长春准备发展皮影,到东北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协和茶社”从艺,因人手不足,只好一人担任多个角色。长春乐亭人多,当地群众也很喜欢皮影艺术,生意还算兴隆。

孙世荣在长春初有名气,陈奎章等人都以为孙世荣有名没字不合身份,于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位同乡李姓大学生的张罗下为孙世荣贺了号。大家都以为孙世荣人品端正,彰善明德,遂取“品卿”为字。

1933年孙品卿在回乡探亲期间与夫人蒋素珍结婚,婚后携夫人回到长春。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品卿的艺术不断进步,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他的演唱技艺更臻成熟,在长春声名鹊起,乐籍商人肖运一为他敬送“曼声感人”的巨匾,长春多名社会名流盛情赠送锦幛。此后孙品卿在“中国茶社”、“协和茶社”和事后自己独立开办的“新新茶社”演唱,风靡东北影界。“胜利”、“百代”等唱片公司相继聘请孙品卿灌制了《偷看家书》、《铜雀台》、《杜十娘还魂》、《古城会》、《审刺客》等十多张唱片,在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几个城市,仅销售唱片的商号就达180多家。

随着这些唱片的发行销售,孙品卿的名气越来越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先后到哈尔滨、沈阳、四平等许多城市做巡回演出,其影响很快波及北半个中国。

长春(日本人侵入东北一度曾改名新京)的《主导报》每天都登载有关孙品卿在各地演出活动的新闻。一次在沈阳“泰和戏院”演出,门票卖出,孙品卿因故未到,观众退票迟迟不离开,剧场只好停演,待第二天孙品卿到了沈阳,热心观众早在剧场门前列队等候,以睹孙品卿的风采。

孙品卿自此名利双收,拥有了巨额收入,加之在朋友的援助下,不定期的参与期货交易,不久成为了长春市腰缠万贯的梨园富翁??生活豪华,穿着讲究,西服革履,佩带不俗,仅平日穿的一双皮鞋也要花费价值一车皮黄豆的巨额资金购置。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沈阳,后相继侵占了长春、哈尔滨等地。孙品卿对于日本人在华的野蛮行径恨之入骨,他暗自发誓:绝不为日本人唱影。

孙品卿在东北从艺的火爆场面,引起了日本洋人的注意。日本人开的唱片公司为了赚取巨额利润,执意邀请孙品卿到该公司灌制唱盘。被孙品卿婉言拒绝后,日本人组织汉奸特务天天来剧场进行骚扰。后使出一个姓费的日本特务和孙品卿赌博,以孙品卿曾和人赌过钱为口实,将其抓进敌人的监狱。

狱中服刑期间,他从未向敌人低过头,在被关大牢的205个日日夜夜,他始终把心思放在皮影事业上。就是在这段铁窗高墙的时日里,他用喇叭“三风”曲牌,创制出了独具特色的旦角慢板和大悲调。

孙品卿被商界朋友保释出狱后,停止了唱影,独家开起一家针织厂。

鉴于大夫人不能生养,孙品卿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旧传统思想影响,经过和大夫人蒋素珍协商达成默契,准备寻求二房夫人。“协和茶社”的女老板陈玉珍(影东)得知后,从中撮合,将比孙品卿小十二岁的外甥女张秀云嫁给了孙品卿。

张秀云到孙家后不负众望,相继生下了三男一女,全家共享天伦之乐,幸福美满,对于孙品卿从事皮影事业更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和力量。

孙品卿经营的针织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日本投降前夕职工发展到二十多人。直到日本投降后,他的工厂还招有16名女工,其中十来名是日本姑娘,这些日本姑娘多数是有国难投,无家可归的战争遗孤。其中一位名叫吉田夏代的日本姑娘,善良贤淑,容貌端庄,在工厂技师温庆荣的介绍下和孙结为夫妻,成为孙品卿的第三房夫人。

解放战争爆发,时局发展很快。辽沈战役打响不久,长春被困,市内群众生活极度困难。很多关内乡亲慕名找到孙品卿处,不管亲疏,知名不知名,凡来求助者,孙品卿一律管吃管住。他用多年的积蓄,救活了宋洪斌等不计其数的关内老乡。长春解放后,剩下的两柳条包大额中央票,变成了一文不值的废纸,只好付之一炬。

1950年,孙品卿探亲回到乐亭,县委领导得知后,政委(书记)王民安、县长李斌三次亲自找到小埝上他岳父家中。在县委领导的盛情邀请与挽留下,孙品卿决定留在家乡为乐亭的皮影事业、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贡献自己的艺术青春。

孙品卿的二夫人张秀云于先年回到昌黎县娘家暂住,他用信件把大夫人蒋素珍叫回乐亭老家,同时给生有一子的三夫人吉田夏代写了一封长信,内容的大意是:我是乐亭人的子孙,我之所以学习艺术就是要为生我养我的乐亭服务。现在社会变化了,国家时兴一夫一妻制,你前边我已有两房夫人,你再回到我的身边,总感与社会潮流不合。即便你回到乐亭乡下,你在日本长大,在城市住惯,到乡下还有个服和不服。鉴于目前形势,咱们就不要再说谁的心好坏,我的意见是,你还年轻,不如找个合适的人度过自己后半辈子的漫长人生……(以上内容据孙品卿的录音整理)

在孙品卿尽情尽理的说服下,吉田夏代同意了孙品卿的意见,带着孩子再嫁了一个在东北经商的本本分分的乐亭籍商人。

“齐怀影社”改建为乐亭县“人民影社”后,孙品卿出任社长。上任后,孙品卿对影社进一步加强了管理,对演员阵容加以调整,对演出设备逐步进行充实和完善,演出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由此,“人民影社”以新型文艺队伍的战斗姿态活跃于乐亭大地,平日活动不只演出传统影目,更注意上演配合中心工作的新影目。

孙品卿由东北回到家乡后,从未以自己在东北是大红大紫的名演员而自居。他认为艺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想达到艺术的理想境界,就要虚怀若谷,苦心钻研,不断学习,再度提高。在家乡这块热土上,他勇敢地冲破了群众的掌声喝彩、同行们的啧啧称赞,迈开再造辉煌的雄健步伐,向着艺术的巅峰奋力攀登。

下乡演出,每到一地,他经心注意访问当地的名艺人,先后访问过沙堡的赵益三,肖北的刘青元,会里的刘启云等十多名老艺人。

开始,这些老艺人们,对于孙品卿的造访,无不投以怀疑的目光。他们认为,像孙品卿这样一个唱红东北、装过十几块唱盘蜚声全国的著名演员登门学艺,完全是为了装饰门面,做做样子而已,决不可能出于真心请教皮影艺术。因此,每当孙品卿找上门,这些老艺人们个个心存戒意,不愿向其吐露真情。经孙品卿剖心置腹的耐心解释,艺人见孙品卿是真心实意拜求讨教,这才打消顾虑,无保留地把自己宝贵的艺术经验传授给孙品卿。

旦角演员赵益三,对于“戴花的”(花旦)的刻划,别具特色,堪称一绝,表演细腻、传神,说起婆子、丫环、文武彩旦来,细致入微、活灵活现。赵益三将自己花旦演唱绝技对孙品卿悉心进行传授,对于孙品卿演唱艺术后期的发展,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孙品卿早在长春演出时,在释词、念字上就曾得益于律师出身的皮影爱好者肖春一的热情指点。回乐亭后更注意向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请教。在城关演出,千方百计找到一些满腹经纶的“老保学”(旧时有名的读书人)座谈,倾听他们对于皮影发声吐字的意见。城关西街的一位肖先生,对于孙品卿的念字,亦曾给予精心指点。在这些老先生的热心启迪下,在社内同行热情帮助下,经过几年的苦心钻研,孙品卿对于皮影唱功的发声、行腔、归韵等演唱技巧与吐字功夫,获得了突破性的进步,从而形成了孙品卿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皮影戏增添了一支独具特色的皮影艺术流派。

纵观孙品卿的艺术特点,他刻划人物传神细腻,唱腔委婉动听,咬字清晰脆快。群众评价,众口一词:影情好,吐字好。音韵曼声感人,声声入耳。他那甜绵的歌唱,亦悲亦喜,如泣如诉,对台下观众具有撼人魂魄的钳制力量。他在念字上的轻、重、缓、急;念词上的不断、不散,影界同行公认有人所不能的独到之处。

回乡后,孙品卿的皮影艺术可谓达到他的艺术顶峰,他时常对人讲:“别看我在东北,又登报,又灌盘,那么受欢迎。其实那时只不过年轻,嗓子好,真正得到点艺术真谛,还是在回关里老家之后。我就是凭唱功中的‘字’和刻划人物的‘情’赢得了观众。”

1957年,唐山地区在昌黎举行了皮影会演。孙品卿率团出席了这次皮影界的精英大集会。会演期间,孙品卿与载誉“影戏界的梅兰芳”的高荣杰同台进行激烈角逐,孙、高二人均获得了好成绩。但同行们在台下议论起来,昌黎名艺人刘和荣、李杏荣等人心服口服地当众进行评述说:“品一(高荣杰字)比起孙品卿来,还应该说稍逊一筹啊……”

同年的反右派斗争中,孙品卿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对其进行了多次批斗,但孙品卿坚信自己没有反党反人民,对于运动很不理解,长期抱有抵触情绪。

平反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后,党为他恢复了名誉,享受国家干部待遇,连续两届被选为政协常委,先后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北分会理事。

1973年,乐亭皮影团去长第一汽车制造厂演出,孙品卿随团去了长春,所演剧目,受到全厂万名职工干部的热烈欢迎,演完约定的几场,全厂工人一再挽留,硬是不让出厂,延至十几场,仍未能满足广大职工的强烈要求。

十年动乱之后,乐亭皮影团恢复演出,孙品卿再次被委任为皮影团团长,由此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乐亭皮影事业的发展上。为了提高全团的演出质量,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为了皮影事业后继有人,主动把培养学员的任务担当起来。

1981年,孙品卿退休后,身退心不退,始终关注乐亭皮影事业的发展。通过随团教授和办班培训,为乐亭培养出邵彩云、寇春梅、梁素芝等旦角名演员十数名;他为昌黎、玉田、唐山等地培养的学员,多人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在孙品卿的漫长人生中,他遍尝了辛酸,历尽了坎坷,同时也占尽了风光。他的一生是对皮影事业孜孜以求、拼搏不倦的一生。他完全实践了他的人生誓言:一息尚存,奋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品卿一生所演出的剧目数以百计,经他修改上演的剧目计有《全家福》、《王宝钏》、《凤仪亭》、《乾坤带》、《杜十娘》、《绿珠坠楼》、《铜雀台》、《古城会》、《审刺客》等四十多出。

1996年10月,孙品卿不幸遭车祸,遇难身亡,终年86岁。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https://www.aitaobaobao.com/gongl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