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中女巫的生成与刷取涉及多种方法,包括指令、模组、红石机关设计等。本文将系统解析不同版本中女巫的生成条件与刷怪机制,并提供高效刷女巫的技巧与注意事项,帮助玩家快速掌握女巫刷取的核心策略。
一、女巫生成基础条件
版本差异与生成规则
女巫仅在基岩版1.12.2及以上版本中可自然生成,基岩版1.16.5后新增女巫巢穴生成机制。
女巫生成需满足:
地表温度≤0℃(极寒之地)
需存在至少3个女巫巢穴生成点
需有至少5个村民生存超过20天
自然生成概率分析
地表生成概率为1/2000(约0.05%)
巢穴生成后,每3天有1/30概率触发女巫刷怪事件
女巫巢穴需满足:
中心区域为8x8x10立方体
包含至少12个石质方块(不含泥土/草方块)
二、指令生成法(1.13.2+)
基础指令格式
/summon PiglinBrute ~ ~ ~ {Tags:[" PiglinBrute"],Invisible:1,Marker:1}
需配合/kill @e[type=PiglinBrute,distance=..1]实现瞬移
每隔20秒刷新一次指令,需持续监控坐标轴偏移量
坐标修正技巧
使用/execute as @s at @s run tp @s ^ ^1实现1格偏移
每3次指令后需重置坐标轴,避免生成坐标重叠
三、模组刷怪法(推荐1.16.5+)
模组安装要求
需安装Mobs Additions或Simple Mobs模组
模组版本需与游戏版本完全匹配(如1.16.5对应v1.16.5-1.3.2)
红石刷怪机制
使用 comparator与 dripstone组合触发器
刷怪机制:
每隔45秒生成1只女巫
需配置Entity Spawner方块(1.17+)
红石信号需保持5格垂直高度
四、红石机关设计(进阶玩法)
多层触发系统
第1层:daylight sensor控制昼夜周期
第2层: comparator计算剩余村民数量
第3层:dripstone与 hopper组合输送系统
多刷怪点联动
使用repeating command block实现坐标偏移
配置3个独立刷怪点,总刷怪效率提升300%
五、注意事项与优化
版本兼容性检查
模组与指令需严格匹配游戏版本
定期清理异常生成方块(如生成错误骷髅)
性能优化方案
关闭非必要特效(如实体特效、天气效果)
使用/gamerule do实体经验值显示 true提升刷怪效率
掌握女巫生成核心原理,需结合版本特性选择适配方案。自然生成适合低版本玩家,指令法实现效率最大化,模组法需注意兼容性。红石机关设计需注重逻辑层级,避免信号冲突。建议优先尝试1.16.5+版本模组刷怪,配合红石机关实现自动化生产。
【常见问题解答】
女巫巢穴为何不生成?
检查是否满足温度≤0℃且存在3个以上生成点
确认游戏版本为1.12.2及以上
指令生成为何出现坐标偏移?
使用/execute at @s run tp @s ^ ^1修正偏移
模组安装后为何刷不出女巫?
对应模组版本需与游戏版本完全一致
红石机关为何触发失败?
检查信号传输路径是否完整
确认Entity Spawner方块已激活
如何防止女巫生成异常方块?
在刷怪点周围放置composter处理掉落物
定期使用/kill @e[type=block,distance=..3]清理异常生成物
